郵件系統(tǒng):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講話文件 》領導講話
王樂泉會長在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2016年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16-06-15   來源:研究部  責任編輯:elite

  在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2016年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王樂泉

  (2016年6月14日)

各位委員,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2016年第一次全體會議。我代表中國法學會,對同志們一直以來對中國法學會工作的支持和參與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次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由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這在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充分體現(xiàn)了黨對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和指導性,是指導我們做好新形勢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與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法學法律界要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是中國法學會最高學術評議機構和學術咨詢機構。各位學術委員都是政治堅定、學風端正、治學嚴謹、學術造詣精深的專家、學術權威,是各個學科的領軍人物,在法學界擁有很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力。希望學術委員會全體委員帶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同時引導所在學科、所在單位、所屬領域的法學法律工作者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中央的要求上來。

  借這個機會,我結合法學會工作講幾點意見,供同志們參考。

  一是,法學研究要堅持正確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法學領域的指導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法治形態(tài)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我們要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要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xiàn)形式?!边@就要求我們從事法學研究應當樹立政治意識、加強政治思維,善于從政治上把握本質、明確方向、明辨是非、保持定力。

  法學研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首先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法學研究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fā)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在對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問題上,法學界絕大部分同志認識是清醒的、態(tài)度是堅定的。但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有的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過時,中國現(xiàn)在搞的不是馬克思主義;有的說馬克思主義只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說教。這些錯誤的認識,導致了在有的法學領域、有的單位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對此,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

  這些年來,我國法學研究的政治生態(tài)、政治方向、政治取向、政治效果總體是好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法學界仍然存在著一些錯誤思潮和傾向。例如,有人用西方“憲政”概念來解構我們黨提出的“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鼓吹“憲政到來之時,就是中共退位之日”;有人盲目崇拜西方的“三權分立”,宣揚所謂的“政法機關非政治化”、“司法獨立”、“軍隊國家化”等錯誤主張;有人經(jīng)常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新媒體發(fā)布錯誤觀點、虛假信息,誤導公眾。對此,法學界一定要分清是非,旗幟鮮明地抵制錯誤的法學理論觀點、錯誤的法治主張。在事關法治和政治的大是大非問題上要敢于“亮劍”,對于錯誤的言論,要理直氣壯地進行反駁;對于模糊認識,要有理有據(jù)地解惑釋疑;要敢于擔當,善于發(fā)聲,在眾聲喧嘩中唱響主旋律,輸出正能量,正確引導法學思潮和社會思潮。當然,我們也必須堅持“雙百方針”,正確區(qū)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不要把一般的學術問題當成政治問題,也不要把政治問題當作一般的學術問題,既反對打著學術研究旗號從事違背學術道德、違反憲法法律的假學術行為,也反對把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混淆起來“上綱上線”、用解決政治問題的辦法對待學術問題的簡單化做法。本次會議將傳達中央關于當前意識形態(tài)情況的通報,希望同志們認真對待,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切實把思想認識統(tǒng)一到中央的研判和部署上來。

  二是,法學研究要密切聯(lián)系實際,從實際出發(fā)、從國情出發(f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chuàng)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yōu)勢。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和法治建設,不是國外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xiàn)成的教科書。我國法學研究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fā)展和法治建設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法治建設實踐經(jīng)驗的系統(tǒng)總結,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研究闡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guī)律性的新實踐。這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的著力點、著重點。當然,強調從實際出發(fā)、從國情出發(fā),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使其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fā)展要求。

  目前,法學理論研究與法治實踐相脫節(jié)的情況還沒有完全解決,書齋式關門研究的情況還比較普遍。許多研究僅僅局限于學者個人的專業(yè)視野和學術興趣,而對法治建設急需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不感興趣、不屑一顧;有些研究缺乏明確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脫離實際,缺乏調研,空泛議論,研究成果對立法、執(zhí)法、司法、普法實踐沒有實質性價值。我們要徹底轉變這種不良學風,弘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好學風。我們提倡和支持法學研究人員、尤其是青年研究者深入一線開展調研,在實際調研中把握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經(jīng)濟建設中的突出問題,了解老百姓對法治建設的真實需求和意見,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吸收第一線的經(jīng)驗,寫出真正“接地氣”的好文章,提出真正回應實踐需要的好建議。

  三是,法學研究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努力提升中國法治話語權。

  當前,“五大建設”、“四個全面”是我們理論工作者要服務好的大局。就法學研究的具體情況而言,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建設法治中國提供高質量研究成果和全方位智力服務,是我們法學界義不容辭的職責。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出了總體部署,提出了190項法治改革任務,五中全會在已經(jīng)提出的法治建設和法治改革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新的任務和要求。根據(jù)五中全會建議制定的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響亮地提出“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并用專章圍繞“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促進司法公正”、“全面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新的安排和要求。我們要緊緊圍繞這些重點,制定法學研究規(guī)劃、設計研究課題、整合研究資源,為立法、執(zhí)法、司法改革、法學教育改革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

  法學研究服務黨和國家大局,還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推進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構建中國特色法學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努力增強中國法治的話語權。當前,我國法學理論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不少方面我們還沒有話語權,我們設置法治議題的能力、參與和主導國際學術規(guī)則和學術標準制定的能力仍比較弱。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2月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支撐話語體系的基礎是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沒有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就沒有話語權?!边@次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又提出,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理論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也明確提出要“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這就向包括法學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界提出了新的使命和任務。

  應當看到,當今世界強勢話語往往都是以成熟的“學術話語”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權威的面貌呈現(xiàn)出來的。在這方面,我國法學界存在著明顯的短板。近些年來,我國法學研究雖有較大發(fā)展,也有一些較高水平的成果和拔尖人才,但整體上仍然水平較低,缺乏原創(chuàng)性,重數(shù)量輕質量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學術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具有原創(chuàng)性、體現(xiàn)世界水準的重大標志性成果還不多,真正有影響力的科學研究還不多,代表時代高度的學術大家、學術流派和學術群體還沒有顯現(xiàn);足以與西方法學平起平坐的、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還沒有形成。法學界要看清這一短板,奮力補齊這一短板。為此,一方面要立足中國實踐,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和豐富經(jīng)驗轉化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學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把我們的法治優(yōu)勢轉化為話語優(yōu)勢;另一方面要面向世界,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提高中國法學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國際融通力。

  我就說這些。謝謝大家!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wǎng)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