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11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fml
近日,位于北京宣武門外金井胡同的一處大宅院,來訪者逐漸多了起來。他們中有已經搬離的老住戶,有閑逛的游客,更多的則是法學專家和法律工作者。
沈家本故居塑像
沈家本故居二進院
沈家本為酌擬法院編制法事奏折
這座宅院坐北朝南,共有三進院落。門口外墻上的一方白色石碑揭示了它的身份——沈家本故居。今年1月9日,經過修繕后的故居正式對外開放。當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一行前來參觀。他表示,要建設利用好沈家本故居,加強傳統(tǒng)法律文化研究,弘揚法治精神,促進公正司法、法治中國建設。
沈家本,很多人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他是我國近代著名法學家、清末修律的代表人物,字子淳,號寄簃,浙江歸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張晉藩曾贊譽:“沈家本先生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法制近代化的奠基人。作為封建官僚,他廉潔奉公,愛國守志;作為晚清變法修律的領銜人,他開辟了傳統(tǒng)法律走向近代化的蹊徑;作為經史專家,他殫精竭慮,著述之豐堪稱文苑菁華?!?/span>
晚清時期,沈家本歷任刑部侍郎、修訂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侍郎、資政院副總裁、內閣司法大臣等職?!霸谏蚣冶镜热说呐ο?,清末法律改革開啟了中國法律現代化之門,中國水土第一次移植了西方法治。”長期研究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李貴連說道。
一座宅院見證百年風雨
推開故居厚重的木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層木質小樓——枕碧樓,這里曾是沈家本的藏書樓,他在此會見過許多清末民初的名人。經過修繕后,該樓一層陳列了沈家本曾孫沈厚鐸捐贈的部分沈家本的舊物?!罢肀虡恰弊髠仁侨g廂房,目前已被改造成紀念沈家本的主堂。中華司法研究會利用故居布置了豐富的展陳內容,展示了沈家本的生平、貢獻和清末修律以及沈家本研究的有關情況。
為了故居的保護,現已從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退休的沈厚鐸曾前后奔走呼吁了很多年?!斑@次終于騰出來了,很欣慰?!鄙蚝耔I說。
“小園蚤誦蘭成賦,吾愛吾廬拓數弓。但得眼前生意滿,不須萬紫與千紅。”沈家本曾如此描寫這座院落。沈厚鐸告訴記者,1901年,沈家本購買了沒落的吳興會館作為住宅,直至1913年逝世于此。
今年79歲的沈厚鐸就出生在這座大宅院里,不過只在這里生活了一年,他們全家就被迫搬走。原來,抗戰(zhàn)期間,這座院落曾被一個漢奸以8袋面粉的價格巧取豪奪、收入囊中??箲?zhàn)勝利后,故居又被定為“敵產”充公。解放后,人民政府則將其作為直管公房分配給了百姓居住。直到1990年,北京市宣武區(qū)(后與西城區(qū)合并)政府將故居列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是,當時這座百年老宅已成為住有40多戶人家的大雜院。隨著時間流逝,院內建筑毀損嚴重,安全隱患突出。
以前,常有外國學者向沈厚鐸提出參觀故居的請求,他總是委婉拒絕。偶爾一兩次帶人去參觀,沈厚鐸覺得“汗顏”“心里很不舒服”。
2014年,西城區(qū)編制“十三五”文物保護行動計劃,首次提出要成主題的、有規(guī)模地實施文物騰退,沈家本故居成為第一批啟動騰退的項目。在法院部門專業(yè)人士的參與下,形成了“沈家本故居”騰退方案,10個月內騰退工作即告完成。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時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天津財經大學近現代法研究中心教授侯欣一提交了關于將沈家本故居改建成“中國傳統(tǒng)法制文化博物館”的提案。隨后,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亦決定對故居進行修繕、保護和利用。兩年多的時間,沈家本故居開門迎客,速度之快超乎許多人的意料。
“故居的開放,對故去的改革者來說,這是榮幸。而作為一名沈氏研究者,我既為之鼓舞,也為之而感慨?!崩钯F連說道。
此人端為救時來
踏著故居的青磚,閱讀著沈家本的生平事跡,讓人仿佛觸摸到百年前中國法制的變革軌跡,感受到近代以來的風雨歷程。
1840年,沈家本出生于浙江湖州城南編箕巷。這一年,鴉片戰(zhàn)爭的炮火讓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沈家本的命運也從此與這個“老大帝國”緊緊聯系在一起。
由于父親沈丙瑩在刑部為官,幼年沈家本隨之定居北京。24歲時,沈家本援例入職刑部。43歲那年,沈家本得以考中進士。他精熟律例,“以律鳴于時”。
1893年,經歷了三十余年的案牘生涯,沈家本出任天津知府。他“以寬大為治”“用律能與時變通”,受到時人稱譽。展覽中,關于天津鄭國錦一案的介紹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在此案中,沈家本特從京師調來有經驗的仵作,一起查勘討論,不但讓案情水落石出,還彌補了《洗冤錄》的不詳之處。
此后,沈家本調任保定知府。1898年,董福祥甘軍過境,縱火燒毀了保定北關外法國教堂,釀成交涉案。沈家本參與處理交涉,阻止了法國教士多占土地的企圖。
1900年,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沒有迎來希望的曙光,反而面臨著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八國聯軍侵華、紫禁城被占,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倉皇西逃。在侵略軍占領保定期間,沈家本被扣押近4個月,他曾命懸一線,后得以逃過劫難。
公孫遺愛圣門推,論學原須并論才。
國小鄰強交有道,此人端為救時來。
這是沈家本離開保定奔赴西安途中,在鄭州拜謁子產祠時所做的抒懷詩,表達了自己效法子產、改革法制的心愿。
“法令不更,錮習不破,欲求振作,當議更張?!?901年1月,慈禧攜光緒帝在西安發(fā)布變法上諭,啟動新政。1902年,為了“中外通行,有裨治理”、收回領事裁判權等國家利權,清政府決定改法修律,在袁世凱、劉坤一、張之洞的保舉下,沈家本、伍廷芳被任命為修律大臣,沈家本由此走向近代法制改革的前臺。
開啟中國法律現代化之門
展覽的第二部分,詳盡地介紹了沈家本近十年修律生涯中的各項活動,這也是沈家本一生中最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地方。
“我法之不善者當去之,當去而不去,是之為悖。彼法之善者當取之,當取而不取,是之為愚?!鄙蚣冶静┎晒沤裰形髦品?,提出了一系列法律改革的主張——他和伍廷芳聯名上《刪除律例內重法折》,提議廢止凌遲、梟首等酷刑。他指出,“凌遲、梟首、戮尸、刺字和緣坐,皆中法之重者。參諸前人之論說,既多議其殘苛。而考諸今日環(huán)球各國,又皆廢而不用,且外人訾議中法之不仁者,亦惟此數端為最甚?!垖⒅胤〝刀巳袆h除,以明示天下宗旨之所在”。
“刑人於市,與眾棄之?!痹凇蹲兺ㄐ行膛f制議》中,沈家本主張將“明刑”改為“隱刑”,變鬧市公開處決死刑人犯為特定場所秘密執(zhí)行。他認為,此舉“防衛(wèi)既較嚴密,可免意外之虞”,而且“斯民罕睹慘苦情狀,足以養(yǎng)其仁愛之心,於教育之端,實大有裨益也?!?/span>
傳統(tǒng)中國實行行政兼理司法,行政、司法混合為一。沈家本“借古改制”,他認為審判獨立乃我國古代已有之良規(guī),“裁判者,平爭訟而保治安者也”,而當時中國“由州縣而道府,而司,而督撫,而部,層層轄制,不能自由”,他主張“以法部專任司法,大理院專掌審判”。
沈家本還以“立法必先統(tǒng)于一,法一則民志自靖”為由,奏請在法律上化除滿漢畛域,刪除《大清律例》內“滿漢罪名畸輕畸重及辦法殊異之處”,使各民族適用同一法律。
…………
1906年,清廷宣布實行“預備立憲”,提出“將各項法律詳慎厘訂”,將來“參用各國成法,妥議立憲實行期限”。沈家本提出,“欲明西法之宗旨,必研究西人之學,尤以編譯西人之書”“參酌各國法律,首重翻譯”。在他主持下,修訂法律館翻譯了法、德、荷、意、日等國法律23種,又陸續(xù)譯出數十種,為修律積累了豐富的參考文獻。
在翻譯研究外國法律的基礎上,沈家本又以日本明治維新后仿照西方法律制定的新法為楷模,聘請日方專家為顧問,主持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大清商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等數十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律(草案)。
在沈家本等的力推下,通過改革舊律、起草新律,人權保障、罪刑法定、審判獨立等現代法治的基本價值破天荒地體現在我國法律文本之中,民事、刑事分開,奴婢制,凌遲、梟首等野蠻刑罰和沿用近兩千年的笞、杖、徒、流、死等傳統(tǒng)五刑被廢除,律師制、陪審制、新式監(jiān)獄制度等現代司法制度得以確立,古老的中華法制緩緩打開了現代化的大門。
“會通中外”的一代法學大家
步入枕碧樓二樓,這里已被還原成書房的模樣?!洞套旨贰秹壕€編》《歷代刑法考》《秋讞須知》《寄簃文存》《刑案匯覽三編》……一部部著作無言地訴說著沈家本這位律學大家筆耕不輟的往日辛勞。如今,這些書籍已成為人們研究中華法系的必讀書。
“所貴融會而貫通之,保守經常,革除弊俗,舊不俱廢,新亦當參,但期推行盡利,正未可持門戶之見也”。在“禮法之爭”中,以沈家本為代表的“法理派”與以張之洞、勞乃宣為代表的“禮教派”,圍繞《大清新刑律》《刑事民事訴訟法》等新式法典的修訂往來批駁,則充分顯露了他“會通中外”的法學功底。
“抑知申、韓之學,以刻核為宗旨,恃威相劫,實專制之尤。泰西之學,以保護治安為宗旨,人人有自由之便利,仍人人不得稍越法律之范圍”??梢?,沈家本對西方法治的了解雖不全面卻很深刻。
“有其法尤貴有其人”,沈家本極為重視近代法教育和法學研究。在他主持下,1906年,中國近代第一所全國性的法學教育學?!煼蓪W堂開辦。沈家本以修訂法律大臣身份兼任該學堂的事務管理大臣,幾年之內,“畢業(yè)者近千人,一時稱盛”。展覽中,一份《奏為法律學堂學員畢業(yè)屆期應請考驗折》,字里行間顯示出他對學堂事務的盡心盡力。
在京師法律學堂的示范作用下,各類法學教育機構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掀起了中國近代第一次法學教育高潮。為促進法學研究的深入,沈家本還推動成立了全國性的法學學術團體——北京法學會,并出任第一任會長。他還推動創(chuàng)建法學研究所,創(chuàng)刊《法學會雜志》。
民國法學家楊鴻烈曾評價:“沈氏是深入了解中國法系且明白歐美、日本法律的一個近代大法家,中國法系全在他手里承先啟后,并且又是媒介東方西方幾大法系成為眷屬的一個冰人?!?/span>
“可以說,沈家本是中國近代法學當之無愧的開路人。”李貴連認為。
沈家本對修律事業(yè)勉力為之,可是仍不免受到保守派的詰難?!岸Y法之爭”的最后,沈家本不得不請辭,清政府下令免去了他的修訂法律大臣和資政院副總裁之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隨后,袁世凱內閣成立,沈家本擔任司法大臣。1912年2月12日,溥儀頒布退位詔書,黃龍旗成為明日黃花,沈家本也從此退出了政治舞臺。他于枕碧樓中著書立說,寫完了最后一部專著《漢律摭遺》。1913年6月9日,農歷端午節(jié),沈家本在枕碧樓溘然長逝。
建設法治中國要積極借鑒傳統(tǒng)法律文化資源
“盡管習法者能知外國法及外國法律家甚多且詳,卻不一定知道中國法律史和法學史上有個沈家本。這不能不算是中國法律學教育的失敗和恥辱?!?939年,法學家蔡樞衡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此寫道。
舊中國山河破碎、內憂外患,沈家本生前所致力的法治理想漸行漸遠,他的法律改革思想也漸湮沒于故紙堆中。
“文革”結束后,李貴連于1978年考進北京大學法律系,攻讀中國法律思想史碩士研究生。在導師張國華教授的指導下,此前對沈家本“聞所未聞”的他,開始研究起沈家本。此后,他陸續(xù)出版了《沈家本與中國法律現代化》《沈家本傳》《沈家本年譜長編》等著作。
1990年,沈家本誕辰150周年。由張國華教授牽頭,沈家本法律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舉行。李貴連回憶,當時因為經費緊張,靠多家單位的捐款支持,研討會才得以順利舉行。國內外眾多專家云集杭州,發(fā)表了一系列有關沈家本思想研究的論文,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反響。
2013年6月,在沈家本逝世一百周年之際,沈家本紀念館在湖州市吳興區(qū)開館,沈家本法律思想研討會亦同時舉行。
“今天,‘沈家本’‘晚清法律改革’,雖然不是法學界十分流行的熱門話語,但是學界中人,對此至少不再陌生,整個社會對沈家本的認知也在不斷增強?!崩钯F連欣慰地說,如果沒有當今對法治的高度認同,就不可能有沈家本故居的修復。
在侯欣一看來,傳統(tǒng)法律文化既是當下增強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淵源,也是中國傳統(tǒng)治國理政歷史經驗的寶貴思想文化遺產。
“沈家本生活在民族災難之時,受命于國家危亡之際,通過法治讓中華民族崛起是其畢生奮斗的目標,歷史證明了沈家本的遠見。”侯欣一表示,創(chuàng)建中國的現代法治不能固步自封,既要繼承中國固有的優(yōu)秀法律文化,也要借鑒西方法律制度有益經驗,如此法治中國之路會越走越寬廣。(本報記者 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