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tǒng):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法學人物 》法界資訊 》學者觀點
王敏遠: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問題初步研究

時間:2015-09-10   來源:中國法學網(wǎng)  責任編輯:elite

  編者按:黨的十八局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筆者認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改革,應當在確定的司法理念的指引下推進,即按照司法的規(guī)律及堅持“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推進改革;這項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充分發(fā)揮法庭市判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司法公正、更加有力地保障司法公正、更加有效地維護司法公正。為此,通過改革,應當有利于從源頭治理司法不公正的問題,即針對以往的刑事訴訟實踐中的“以偵查為中心”的問題,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新的訴訟制度,以便于解決這些問題。本文以認識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意義為基礎,分析這項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探討這項改革應當注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期有助于積極推動這項改革。

  一、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

  所謂“以審判為中心”,是指刑事審判在整個刑事訴訟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只有經(jīng)符合正當程序的審判,才能最終確定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審前程序應當圍繞公正審判的需要、服從公正審判的需要;審判機關不僅在刑事訴訟進人審判階段才發(fā)揮其主導刑事訴訟的作用,而且應當對審前程序發(fā)揮積極作用,以使審判在刑事訴訟中真正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以上這3個方面的內(nèi)容,只是簡單地確定了“以審判為中心”這個概念的基本含義,而不是關于這個概念的詳細探討。如此確定這個概念的基本含義,可以滿足我們在此的探討需要,而關于這個概念的系統(tǒng)探討,應該需要專門的研究。

  現(xiàn)代刑事訴訟制度之所以強調(diào)以審判為中心,我認為,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刑事審判比較審前程序能夠更全面體現(xiàn)現(xiàn)代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因此,以審判為中心這種司法體制,更有利于實現(xiàn)刑事司法公正的目標;二是審前程序在刑事訴訟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因為審前程序由強大且強勢的偵查機關主導,如果不能受到司法的有效制約,易于偏離現(xiàn)代刑事司法公正的要求。正是基于促進和保障刑事司法公正的需要,我國現(xiàn)在提出了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這項改革是司法改革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亮點,更是一個難點。

  之所以說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一個重點,不僅僅是因為四中全會《決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專門提到了這項改革,更主要的是因為這項改革在刑事司法改革中居于中樞地位,是這次刑事司法改革的關鍵所在。我國刑事訴訟制度自1979年制定了刑事訴訟法之后,歷經(jīng)1996年和2012年修改,趨于不斷完善;而從司法實踐的情況來看,也在逐漸發(fā)展。然而,應當看到,刑事訴訟法律制度的完善,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已經(jīng)遇到了瓶頸。這個瓶頸就是現(xiàn)行刑事司法體制未能遵循以審判為中心的諸多要求。正是這個瓶頸,不僅使刑事訴訟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難以推進,而且,刑事訴訟法已有的一些修改完善,也難以產(chǎn)生應有的積極效果。因此,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進一步完善刑事司法制度的關鍵。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也是這次刑事司法改革的亮點。之所以說這是一個亮點,不僅因為這項改革是刑事司法改革的關鍵,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為這項改革契合了現(xiàn)代刑事訴訟發(fā)展的潮流,對促進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刑事司法公正來說,具有突出的價值。眾所周知,現(xiàn)代刑事司法所要求的公正,不僅包含傳統(tǒng)的實體公正,而且包括現(xiàn)代的程序公正,而刑事審判較之審前程序,能夠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現(xiàn)代刑事司法公正的這兩項要求,因此,現(xiàn)代刑事司法公正要求確定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另一方面,現(xiàn)代刑事訴訟發(fā)展趨勢表明,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有助于使審前程序,尤其是偵查程序得到有效制約,以使刑事司法的公正問題能從源頭予以有效解決。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更是這次刑事司法改革的難點。從1979年制定刑事訴訟法之后,當時所確定的刑事司法體制就沒有發(fā)生過變化。歷經(jīng)1996年和2012年兩次重大修改,刑事訴訟法所規(guī)定內(nèi)容,從基本原則到基本程序以及諸多具體制度,均有重大修改,而刑事訴訟的體制卻未變,應足以說明改變刑事訴訟體制是十分困難的。確實,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意味著改變以往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這將是一場艱巨的改革。對此,若缺乏清醒的認識,就會對這項改革的困難估計不足;只有充分認識改革的困難,才能高度重視研究針對性的措施,以有效解決問題。

  二、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

  基于司法改革的目標是促進司法公正,刑事司法改革旨在解決我國刑事司法體制及實踐中與保障和維護司法公正相關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此的研究將以問題為導向,而非以學術研究建構理論體系為目的。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研究并不是為刑事訴訟中某個部門的決策進行論證,而是為刑事司法公正問題的解決提供來自理論研究視角的思路?;诖?,我們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研究,將基于“以審判為中心”基本要求,針對刑事訴訟現(xiàn)實中的問題,從刑事訴訟體制改革的角度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而并不僅限于刑事訴訟中的某項職能、某種職權進行研究。

  需要說明的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系針對以往刑事訴訟中常見的“以偵查為中心”所產(chǎn)生的問題,因此,我們對問題的梳理,首先需要從實踐中的案例中著手;然而,提出這項改革,也是基于中央所提出的對刑事司法更高的目標而產(chǎn)生,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由此,我們對問題的分析也將以該目標作為基準。換句話說,一方面,我們需要通過案例剖析以往的“以偵查為中心”的實踐問題,探討其原因;另一方面,則應立足于刑事司法的新目標,研究如何通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我們的研究并不是要對以往的刑事司法的全盤否定,更不是對這些年來刑事司法不斷的進步和發(fā)展的否定,而是為了進一步完善刑事司法,探討新的發(fā)展路徑。

  應當看到,“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與其說是基于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不如說是對刑事司法實踐中諸多問題的一種概括描述。以往的刑事訴訟常見的做法,包括“偵查案卷筆錄中心主義”、“審訊中心主義”、“偵查羈押中心主義”等等,人們之所以將其統(tǒng)稱為“偵查中心主義”,是因為這種種做法,使法庭審判被嚴重虛化,以至于偵查以及偵查所形成的卷宗,對刑事案件的處理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對此,人們早已進行了分析和批判。我認為,“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所存在的問題,除了人們普遍認同的上述問題,還有許多需要梳理的問題。為此,我們將從不同角度予以進一步分析。

  首先,我們對“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與“偵查失控”及其危害性的關聯(lián)問題,應有清醒的認識

  眾所周知,刑事偵查程序在刑事訴訟中居于基礎地位;同時,法律賦予了偵查機關廣泛且強大的權力以便于其完成刑事偵查任務,然而,偵查如果失控,其所產(chǎn)生的問題也極為嚴重。前不久揭露的河北保定順平的王玉雷被冤屈及糾正的過程,我們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刑事訴訟中對偵查機關的有效制約,對于預防其濫用職權,避免錯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然,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偵查機關內(nèi)部也有制約機制,我國以往也主要依賴這樣的內(nèi)部制約以預防“偵查失控”的問題。但是,應該看到,來自外部的制約,尤其是來自司法對偵查的制約,其效果與內(nèi)部制約不可同日而語。此前發(fā)現(xiàn)的錯案表明,以往實踐中的偵查中心主義模式,使偵查階段中司法機關對偵查缺乏控制,易于導致“偵查失控”。

  其次,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對“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所導致的“制約失靈”的問題,予以深刻剖析

  從已經(jīng)揭露的那些冤假錯案來看(典型的如佘祥林案),幾乎都有案件數(shù)次發(fā)回重審、多次退回補充偵查等程序上的反復,而這些訴訟程序的反復不僅表明案件質(zhì)量(尤其是偵查質(zhì)量)出現(xiàn)嚴重問題,而且表明這些問題已經(jīng)被當時的司法機關認識到了?,F(xiàn)在,我們對后一個問題應高度重視。顯然,在司法機關已經(jīng)認識到案件質(zhì)量有嚴重問題的前提下,最終仍然釀成了錯案,這說明在這些案件的訴訟過程中,偵查完全可以決定案件的處理結果,而之后的起訴和審判,只不過是為其“背書”而已,刑事訴訟法所規(guī)定的制約機制,實際已經(jīng)失靈。當然,“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所導致的“制約失靈”的問題,并不限于此。法庭審理的“卷宗中心主義”、刑事訴訟中的“口供中心主義”等偵查中心主義的典型表象,所導致的問題還包括,那些“制作精良”的卷宗,徹底“訊服”后的口供,在審查起訴和審判都對其難以發(fā)現(xiàn)問題,更遑論糾正錯誤。由此可見,在“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中,司法機關對偵查往往只能“屈從”或“盲從”,難以發(fā)揮刑事訴訟法所要求的制約作用,以至于因“制約失靈”而導致刑事司法的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雙重受損。

  再次,我們應當對“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所產(chǎn)生的“控辯失衡”及由此導致的其他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偵查階段的程序主要由偵查機關主導,即使法律規(guī)定辯護律師可以在偵查階段介入訴訟,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其在偵查階段也難以發(fā)揮有效抗衡職權機關的作用,除非有司法的有力支持,這是具有普遍性的現(xiàn)象。而在我國傳統(tǒng)的刑事訴訟模式中,司法機關對處于偵查階段的辯護方所能提供的權利保障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因為審判主要采用的是“偵查卷宗中心”,使其在審判階段對辯護方也很難提供有效的支持。辯護人提出關鍵證人出庭作證等要求,主持庭審的法官滿足其要求的情況十分罕見。以至于很難找到因為辯護律師的申請而使關鍵證人出庭作證的案例。這種現(xiàn)象,是辯護方很難通過有效辯護以維護其合法權益。至于實踐中時有發(fā)生的“死磕派”律師與庭審法官在法庭審判中的沖突,在現(xiàn)代刑事訴訟中屬于極不正常的現(xiàn)象,實際也往往源于“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模式。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旨在解決以往的實踐中時有發(fā)生的“偵查失控”、“制約失靈”及“控辯失衡”等問題,最終目的是進一步促進司法公正、更加有力地保障司法公正。

  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著力點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即所謂的“以偵查為中心”及其所產(chǎn)生的問題,是長期影響我國刑事訴訟的問題, 是對我國刑事司法制度有著深刻影響的問題, 是對整個刑事訴訟都有影響且與其他諸多因素糾結在一起的問題,因此,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個復雜工程,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更是一個艱難工程。認識到這項改革的這些特點,有助于我們展開針對性研究,以確定這項改革的著力點,有效、有序、妥善處理改革所面臨的各種困難。真正實現(xiàn)改革的目標。

  (一)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復雜性

  之所以說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個復雜工程,是因為這項改革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首先源于人們對改革中的一些復雜問題的認識需要進一步提高。例如,這項改革所要達到的目標,就需要深入剖析才能認識清楚。就這項改革的目標而言,不言而喻,其根本目標是進一步促進刑事司法公正、更加有力地維護刑事司法公正,然而,在這個根本目標之下,有許多具體問題需要研究。例如,進一步促進刑事司法公正的含義,就需要分析。這當然意味著從質(zhì)和量兩個方面促進刑事司法公正。所謂從質(zhì)的方面促進刑事司法公正,其含義是可以確定的,即刑事司法不僅要求實現(xiàn)刑事實體公正,而且要求實現(xiàn)程序公正;而從量方面促進刑事司法公正,則應是指“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對此,應當怎樣理解,需要深入研究。一方面,基于人間的司法不同于人們想象中的“神的審判”,難免會有差錯,因此,人們很容易將這個要求視為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另一方面,也應當預見到,一旦按照“以審判為中心”的要求完善了我國的訴訟制度之后, 刑事訴訟領域仍然會發(fā)生不公正的問題,因此,就此而言,這項改革成功的標志究竟應該是什么,也將是個疑問。我認為,對這個問題,應當從兩個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

  其一,“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確實是個前所未有的目標,但提出這個目標有其合理性以及必然性。從民眾對司法領域的不公正現(xiàn)象的“零容忍”要求而言,黨中央對司法提出這個目標有其合理性;而從司法的公平正義包含著不同內(nèi)容來看,又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如果說司法的公平正義所包括的刑事實體公正(不枉不縱地解決刑事責任問題),其中的不放縱犯罪需要主客觀條件的充分具備, 因而難以在每一個刑事案件中都實現(xiàn), 但至少不冤枉無辜以及“疑罪從無”這個最低限度的刑事實體公正,應當能夠在刑事審判這最后一道防線中被堅守。另一方面,如果說司法的公平正義所包括的刑事程序公正難以在所有的刑事案件的整個訴訟過程中都得到保障,那么,起碼應該在刑事審判這最后一道防線中得到有效保障。

  其二,關于從質(zhì)和量這兩個方面促進司法公正,我們不僅應該看到上限抬高到了“每一個司法案件”,同時,也應當看到,關于司法不公正的底線也需要相應的上升,以此彰顯司法的公平正義的增加。也就是說,雖然人間的司法終究難免出錯,但是,我們至少應該能夠有效預防、避免和減少因為“不可挽回的錯誤”以及“不可饒恕的錯誤”而導致的冤假錯案,這正是通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且,因為“以偵查為中心”的司法模式所產(chǎn)生“制約失靈”而導致的冤假錯案,通過這項改革,應能有助于進一步預防、避免和減少。

  當然,這項改革需要解決的復雜問題很多,即使是在認識方面,也有許多我們尚未涉及的復雜難解的問題,例如,人們關于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問題的認識,與“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就有相當?shù)木嚯x,如何彌合兩者, 就是個復雜的問題。并且,之所以說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個復雜工程,除了以上所述,還因為改革的方法也需要深入探討、謹慎選擇。只是,關于這個問題的分析,更適合放在下面的討論中。

  (二)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個系統(tǒng)工程

  之所以說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個系統(tǒng)工程,是因為這項改革涉及到了整個刑事司法體制, 影響到整個刑事訴訟過程,甚至可以說,關于這項改革的每一項具體措施, 都會產(chǎn)生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應,因此,改革必須注重刑事訴訟的全局效應。對此,我們試從以下兩個方面簡要說明。

  第一,“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與“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差別,表面看是刑事訴訟中究竟是“誰說了算”的不同,實際上,更重要的是“憑什么說了算”的差別。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易于走向“失控的審判”。顯然,這不符合這項改革的初衷。我們需要認識到,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自然會強化審判的權威性,但這絕不意味著增加其任意性。因此,“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使審判者權威的增加,必須建立在妥善解決審判“憑什么說了算”的問題。而要解決審判“憑什么說了算”的問題,就需要對審判的職能和使命重新思考, 以便對此問題的解決符合現(xiàn)代刑事訴訟的基本要求。

  根據(jù)現(xiàn)代刑事訴訟的基本要求, 審判應當秉持公正的立場、采用符合司法公正程序的方法得到公正的裁判結果。為此,我們不僅需要摒棄以往將審判者和控訴方視為“同盟軍”的觀念,因為這將使審判失去公正的立場,并使被告人淪為訴訟的客體,而不再是訴訟主體;而且需要改變以往將刑事訴訟的偵查、起訴、審判、執(zhí)行視為“接力賽”的做法,因為這將使審判承擔其不能也不應承擔的職責。如果在控方未能完成其偵查破案的責任時,由審判者代為履行其查清案件事實、收集確實充分的證據(jù)證明被告有罪,顯然與其職責不符。而且,相對于一個事實不清、證據(jù)不確實、不充分的案件,到了審判階段,由法庭通過審判來查清案件事實、收集確實充分的證據(jù),基本也不可能。因為審判并不是破案的最佳時機,法庭也不是收集證據(jù)的合適場所。這里的“查明”,實際只是在控辯審三方共同參與的法庭審判,對控方所提出的事實、證據(jù),通過質(zhì)證、辯論予以核實而已?!?〕

  由此,審判“憑什么說了算”的問題也就清晰了,即, 應當憑借公正的法庭審判結果說了算。

  第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與“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差別,表面看是刑事訴訟重心的不同, 實際上,更重要的是其訴訟方式的差異。需要說明的是, 這里所說的訴訟方式,并不僅限于法庭審理方式,而是有著更加廣泛的內(nèi)容?!耙詡刹闉橹行摹钡脑V訟制度中,法庭審理主要圍繞“偵查卷宗”,有爭議的重要證人幾乎不出庭作證,質(zhì)證難以真正展開,從而使法庭調(diào)查虛化,對此, 當然應當予以改變。應當按照“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要求,使法庭審理具有實質(zhì)性的意義。

  同時,我們應當看到,刑事訴訟是個整體,不同訴訟階段中的內(nèi)容、方法和程序的變化,對其他相關部分,存在著必然的影響,正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法庭審理方式的改變,將必然影響到起訴甚至偵查方式的變化,而絕不僅僅是局限于審判階段的變化。例如,法庭審判一旦強調(diào)證人出庭作證以使質(zhì)證真正展開,對偵查而言,讓證人作證的難度將會增加——原本不愿作證的, 因為將要面對的出庭作證, 其在偵查階段會更不愿意作證。由此可見,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之所以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統(tǒng)籌考慮,全面解決。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之所以是個系統(tǒng)工程,除了上述因素,原因還有很多。例如,嚴重影響公檢法各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除了法律的規(guī)定,還有各種考核要求、考評指標,這些考核要求、考評指標的影響力, 甚至會超過法律的規(guī)定。實踐表明,一些不符合訴訟規(guī)律的考核要求、考評指標,會產(chǎn)生公檢法各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時行為“嚴重變形”的效應。因此,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必須廢除對公檢法機關的不科學、不合理的考核要求、考評指標。

  (三)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個艱難工程

  之所以說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個艱難工程,是因為我國刑事訴訟長期受“以偵查為中心”模式的影響,且這種影響根深蒂固,要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徹底消除這種影響,完成“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十分艱難。這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作進一步說明。

  其一,如前所述,“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所要推進的不僅僅是訴訟體制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訴訟方式的改變,而訴訟方式的轉(zhuǎn)變,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我們以偵查方式的變化為例。毫無疑問,“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與“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對偵查的要求是不同的,其對偵查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僅要求其破案,而且要求其收集到確實、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其確實破了案,甚至還要求其是采用刑事訴訟法所規(guī)定的合法的方式履行其偵查職能;更進一步來看,偵查應當能夠經(jīng)受得住公正審判的檢驗。實現(xiàn)所有這些要求, 將使偵查的結果接受審判的檢驗,甚至偵查本身也將越來越受到來自司法的制約。這對偵查機關來說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其二,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不僅是改變刑事訴訟的中心,更是改變刑事訴訟權利主體間的關系,甚至要求刑事訴訟主體關系的重構。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對公檢法三家在刑事訴訟中的關系的影響不言而喻,重要的是,我們還應當看到刑事辯護主體與刑事訴訟中的職權機關的關系,也將發(fā)生深刻的變化?!耙詫徟袨橹行摹钡脑V訟制度對刑事辯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不僅對刑事辯護的數(shù)量提出了要求,而且對刑事辯護的質(zhì)量也提出了要求。顯然,“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所要求的公正審判,應當是有辯護律師廣泛且有效參與的審判,否則,“控辯失衡”就難以真正實現(xiàn)“以審判為中心”。因此,從刑事辯護的數(shù)量來說,應當實現(xiàn)所有的刑事案件的所有被告人都有辯護律師為其辯護。這對我國目前只有30%左右的辯護率來說,需要提升的空間很大。至于辯護質(zhì)量的提高,則不僅是辯護律師的責任, 也是刑事訴訟中職權機關的責任, 尤其是法院的責任。

  認識到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個艱難工程,我們就需要對此有充分的準備,并確定逐步推進這項改革的方案,以使改革的困難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改革能夠有序地展開。

  來源:《法律適用》2015年第6期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wǎng)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