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1 來源:民主與法制網 責任編輯:敖婷婷
【中國法治國際論壇(2020)發(fā)言材料】
“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
邁克爾·大衛(wèi)·庫珀?南部非洲仲裁基金會主席
尊敬的王晨副委員長,
各位代表,女士們,先生們:
國際商事爭端在任何跨境貿易和投資體系中都是不可避免的,最好能通過預防和調解解決這些問題。
“一帶一路”項目也不例外。的確,鑒于其巨大的規(guī)模,肯定會引發(fā)各種性質不同、復雜程度不同的爭端。
我將與專家們詳細討論目前預防和解決這類爭端的最佳技巧。我想提一個最根本的問題: “一帶一路”倡議是否需要有自己獨特的爭端解決方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如何將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品牌,從設計理論轉化為一個可信的、可充分利用的、充滿活力的系統?
我想大家都明白,如果“一帶一路”倡議本身不提供爭端解決機制,世界各地的仲裁和調解機構就將提供這種一般性機制。
無論如何,基于“一帶一路”的目標,建立一個獨特的共建共享機制的需求尤為明確。
畢竟“一帶一路”倡議是在全球范圍內提出的,旨在通過貿易和投資培養(yǎng)相互合作的精神。這是一個堅持和平合作,堅持開放包容,堅持互利共贏的倡議。
在解決爭端的問題上,必須明確一點,應通過符合這些目標和理想的方式解決爭端。 “一帶一路”倡議本身應該提供必要的沖突解決體系,而不是把這些體系留給其他國家或個人,無論這些國家或個人多么杰出。
但這種體系的設計和實施必須考慮實際情況,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參與的企業(yè)和法律團體的多樣性。 “一帶一路”沿線的法律規(guī)則和法律原則的差異加強了商業(yè)實踐和商業(yè)文化的差異,因為在“一帶一路”沿線,我們會遇到普通法、民法、慣例法或伊斯蘭教法等各種法律制度。
“一帶一路”倡議必須在這些相互矛盾的各種法律制度之間架起橋梁,這將是對其所宣稱的多樣性的一項嚴峻考驗。
? ?設計體系不是問題所在。我相信, “一帶一路”倡議的法律制定者們將制定出高質量的爭端解決機制。但問題不在于爭端解決機制的設計,而在于如何實現。實現爭端解決機制的關鍵要求是什么?
法律和商業(yè)團體需要能夠方便利用該機制,也就是說,該機制必須要有便利的地理位置,讓“一帶一路”沿線的所有人都能使用。必須使他們感到自己屬于一個商業(yè)團體和法律團體,也是這一機制的共同所有者,這一機制是相互合作的產物,而不是某種遙遠的外部強加的權力。
最后,他們必須學會信任該機制,而這只能通過積累經驗來實現。
如果要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一帶一路”精神要形成物質形態(tài)和實踐形態(tài),三個方面至關重要。
第一, “一帶一路”爭端解決的規(guī)則和實踐必須具有普適性。因此必須超越國家或地區(qū)的限制,克服狹隘的懷疑,并宣布其中立性和靈活性。
第二,提供這項服務的機構必須聯合起來,形成一個提供相同規(guī)則、相同仲裁員和調解員以及相同設施的集體平臺,確?!耙粠б宦贰苯ㄔO的服務質量始終如一。
第三,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公布由仲裁法庭作出的重要仲裁裁決,以建立集體法律體系, “一帶一路”建設的各方都將為該體系作出積極貢獻,在該體系中,他們將學會共享一個包容所有人的爭端解決程序,不偏袒或反對任何地區(qū)或文化。這一過程中應該注入的精神是跨文化同理心。
我知道我所構想的程序似乎要求很高,也很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洲53個民族國家、中國和非洲聯盟的支持下,中國法學會已經率先建立了這一模式。通過中國法學會的努力,以中非聯合仲裁中心的名義建立了一個集體爭端解決機制。
六個合作伙伴機構(三個在中國,三個在非洲)聚在一起,通過深入研究和密切合作,在非洲絲綢之路沿線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國和非洲不同需求的制度體系。這一體系以共享同一領域、提供相同服務的方式為支撐。
金磚國家也采取了大致相同的方式解決利益爭端,他們出于同樣的目的接受了中非聯合仲裁機制。
我認為,這些項目正展示了理論轉化為現實的不同過程。
我們希望最終形成的是一種獨特的、 “一帶一路”沿線共有的法律體系,這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理念在現實世界中取得成功具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