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8-11 來源:法律咨詢中心 責任編輯:att2014
在2016年兩岸法律風險管理研討會上的致辭
張鳴起
尊敬的施茂林先生:
尊敬的各位臺灣來賓:
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與兩岸法學、法律界同仁,在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的貴州貴陽市共聚一堂,共同研討海峽兩岸法律風險管理等問題。這是兩岸法學界、法律界的又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中國法學會,對施茂林先生,以及出席研討會的兩岸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
中國法學會是大陸法學、法律界統(tǒng)一的人民團體、群眾團體、學術團體。其宗旨是繁榮法學研究,開展法學交流,推進依法治國。在大陸法治建設進程中,中國法學會始終圍繞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需要,不斷推進法學理論、法治文化創(chuàng)新,為推動法治中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切實發(fā)揮法治建設“智囊團”、“思想庫”作用。近年來,特別是2014年《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fā)布以來,隨著依法治國戰(zhàn)略的全面推進,中國法學會的自身建設得到迅猛發(fā)展。截至目前,已建成的地方法學會近2000個,其中,省級法學會32個,地市級法學會364個,縣級法學會1600多個,吸納個人會員30萬人,包括團體會員近50萬人,囊括了大陸各地法學法律界的杰出人士。中國法學會直接監(jiān)管的全國性學科研究會、專業(yè)研究會和專門問題研究會已達到57個,在多學科、多層次的法學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成果。
在對外法學交流方面,中國法學會一直以開放的心態(tài)不斷擴大對外法學交流,始終注意學習借鑒國外一切優(yōu)秀法治成果。到目前為止,中國法學會已同世界上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0多個法學法律組織建立了制度化的交流關系。
中國法學會與臺灣地區(qū)法學、法律界已有幾十年的交往歷程,兩岸的法學交流已經實現了多渠道、寬領域、全方位的發(fā)展格局。雖然兩岸的法律制度存在諸多不同,但是在法學研究方面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探討共同關心的法律問題,始終是兩岸法學、法律界同仁共同的愿望。
比如對最近發(fā)生的“南海仲裁案”兩岸法學、法律界都進行了強烈反對和批駁。南海仲裁案罔顧歷史事實,曲解《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甚至肆意造法,嚴重違反了海洋法公約和相關國際法,其裁決結果只能是一張廢紙,對海峽兩岸都不具有約束力。南海仲裁案審理過程中,中國法學會就組織海洋法、國際法方面的專家進行研究,指出該仲裁庭沒有管轄權等問題。今年6月份,中國法學會又發(fā)表公開聲明,批駁南海仲裁案的違法行徑。仲裁案結果公布后,中國法學會又組織相關專家發(fā)表文章,組織座談會進行駁斥。于此同時,我們高興地看到,對南海仲裁案,臺灣地區(qū)的一些法學法律專家也發(fā)表言論、文章進行了有節(jié)、有理、有力的反駁。海峽兩岸法學法律專家的共同行動,提升了我們在國際法治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受到國際法學界好評。
共同主辦此次活動的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是中國法學會下屬的專門法律研究會之一,是在民政部注冊的國家一級研究會,是開展兩岸關系各領域法學研究的重要平臺。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由大陸從事涉臺法律問題研究的學者和從事涉臺法制工作的專家共同發(fā)起成立。主要工作有兩項,一是開展兩岸關系各領域法律問題研究,二是組織兩岸法學、法律界交流。中國法律咨詢中心是中國法學會直屬的事業(yè)單位,成立于1984年,是大陸第一個全國性的法律咨詢專門機構,承擔著為國家立法和中央決策提供法律咨詢、為各級黨政機關和社會各界提供法律服務的雙重職能。目前,中國法律咨詢中心業(yè)務范圍已覆蓋疑難案件專家論證、法律風險管理、商事糾紛調解、法學理論研討、中央部門委托課題研究、最高法院志愿專家訴訟服務、政府法律服務、對外學術交流等諸多領域。其特色的法律服務產品,以客觀、公正、理性為原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具有很強的社會公信力。
法律風險管理是法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受到中國法學會重視與支持。兩岸法律風險管理研討會每年舉辦一次,自2010年以來,已經先后成功舉辦了5次。其中,在臺灣舉辦3次、在大陸舉辦2次。中國法學會一些老領導,及現任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等,都曾經率團前往臺灣或者在大陸參加我們的研討活動。
在中國法律咨詢中心、臺灣中華法律風險管理學會的精心籌備和共同推動下,該系列研討會目前已成為兩岸學術水平較高、范圍較廣、交流較廣泛的法律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研究平臺,代表著海峽兩岸法律風險管理研究的最前沿。在歷次研討會上,兩岸法學、法律界的專家學者深入研討,展開了思想的碰撞和觀點的爭鳴,既收獲了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又收獲了兩岸同胞的深厚友誼。
兩岸法律風險管理研討會發(fā)展到今天,與施茂林先生在臺灣法學、法律界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密不可分。茂林先生是臺灣法律界的著名人士,長期從事司法實務工作,在推進兩岸學術交流活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由茂林先生倡導發(fā)起的臺灣中華法律風險管理學會,已成為兩岸法學交流的重要渠道。施茂林先生為繁榮兩岸法學研究所做出的努力,令人稱贊。
法律風險管理涉及領域廣泛,是一個源于實踐、服務實踐的跨學科研究領域。近年來,大陸的經濟發(fā)展已進入了新常態(tài),戰(zhàn)略性的結構調整和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正在大陸全面推進,面對這樣的形勢,大陸企業(yè)所處的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yè)面臨的法律風險也日趨增加。加強大陸企業(yè)法律風險防范,有效防控企業(yè)的法律風險,有助于企業(yè)實現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在當前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日趨緊密,人員往來日益頻繁的背景下,進一步開展法律風險管理領域的實踐研究,對推動臺灣經濟發(fā)展,促進兩岸社會和諧同樣具有現實意義。因此,將“法律風險管理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確定為本次研討會的主題,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今天的研討會,將針對現實所需,圍繞互聯(lián)網法律風險防范與糾紛化解、企業(yè)法律風險的識別與調控、金融與投資法律風險的評斷與規(guī)避、社會公共事務中的法律風險管理四個分議題展開研討。面向實務、研究實務、解決實際問題,將是本次研討會的最大亮點。
在座的各位,有來自兩岸的70多位專家學者。這充分說明,如何運用法律風險管理理論指導實踐,更好的預防、化解現實中的法律風險,受到了兩岸法學、法律界的高度關注。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們能夠借此機會,暢所欲言,充分交流,為兩岸法學交流的繁榮發(fā)展貢獻思想、智慧和學識。也希望此次研討會的最新成果,能夠吸引更多的法律人加入其中,相互促進、相互啟發(fā)、相互學習,以法律之道,謀兩岸人民之福祉。
最后,預祝本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